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國人自古對於戰爭、武備之類的東東似乎很矛盾,一方面,戰事繁多,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慘酷尤甚,因此,中國的兵書極為發達,僅一部三十六計,招招險惡,其陰毒、兇悍、奸譎無法形容,真真折射了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邪性豪邁,更遑論《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之類的《武經七書》了。

     另一方面,中國人又對戰爭進行深刻反思,余以为,这是中國人對人类文明的一大貢獻,至少在紀元前近3000年前就提出了一個國家或者民族,最強大的不是武力,而是文化道德精神傳統習俗這些軟實力的觀點,這就是周穆王將興兵征伐犬戎,祭公、謀父諫阻他所說出來的那句名言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

     數千年來,耀德不觀兵的確就是中華民族與自己內部的異議者和自己之外的他者和睦共生的治國寶典,曆千秋萬世而彌新。

     重視軟實力而摒棄窮兵黷武,是中國人自古的傳統,對外來的邊鄙野蠻勢力,以文明文化仁德柔遠,孔子認為是最好的方法,遠人不服,故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南朝··王融在孔子的意思上進一步闡發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两千多年來,敷文化以柔遠一直是中原王朝與所謂夷狄交往所奉行不輟的基本準則。

     這種思想後來為孟子所承襲,用於内政,他認為統治天下不靠暴力為基礎的武力,而是靠這種令人心服口服的軟實力,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賈誼《過秦論》洋洋2000餘字,他探討秦帝國崩潰的實質,結論就是這麼11個字——“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誼認為,秦嬴政恣行暴政虐政,反人性,逆人情,即使武力再強大,也是徒勞之舉,一旦時機成熟,河決魚爛,崩潰旋踵而至。

     對仁德之類的軟實力,真正的尚武大家也是當作制勝法寶的。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載,某次魏武侯和軍事大家吳起泛舟西河,魏武侯看到魏國山峻河險,陡生慨歎: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告訴他說,國防防務,在德不在險。隨即舉了三苗、夏桀、殷紂等人憑險肆行虐政,最後依舊被殘滅的例子,他言之諄諄地告戒魏武侯說,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好在魏武侯不志大才疏顢頇自是,他聽懂了吳起的意思,對吳起的諫諍稱善。

     頗有意思的是,紀元前7世紀的宋襄公,在前638年冬天著名的宋楚泓之戰中提出了在今日亦不輸于歐美文明國家的戰爭倫理”——“不重傷,不禽(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對已受傷喪失戰鬥力的敵方士兵不再次傷害,對年紀大的敵方老兵不予俘虜,不利用有利地形襲撃對手,不對没有擺好戰陣的敵人發動進攻——這些被後世中國人至今譏諷為愚蠢迂腐偏執的戰爭倫理。

    直到今天,許多中國人還是沒弄明白它的文明含義,以至於我們一般人無法理解日內瓦戰爭公約的若干方面,不懂得戰爭雖然殘酷,也有不得虐俘、禁用達姆彈、參戰各方軍人必須著軍服,不得偽裝平民,平民亦不得襲擊軍人等交戰規則——後面這條,等於宣佈所謂人民戰爭為非法。

     中國古代對外的戰爭多半是和遊牧民族被動對抗。

     所以說是被動對抗,是因為農耕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不好戰,強調文化內輯,武功外悠

     這是因為,草原遊牧文化逐水草而居,遊移不定,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居耕田之業。(《漢書·匈奴傳》)喜歡以剽掠為生,農耕文明過的是定居生活,最重要的土地、房屋等生活生產資料無法隨身攜帶遷徙,所以必須重和平。也因此,中國自古的邊患多為草原遊牧民族逞一時之勇對農耕文明的衝擊,但最後總是以農業文明戰勝遊牧野蠻文化告終。

     唯一的例外是漢武帝劉徹仗著漢初70年的物質積累,令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率軍出擊,主動發動了幾次對遊牧民族匈奴人的進攻,最後導致漢傾天下,財癉力痡的困境,逼著劉徹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後來,對於邊患,中國古人認識到不可能從軍事上殲其噍類,唯一的辦法是以文德影響感化之,最後使之成為華夏藩屏,這就是唐人李華在《吊古戰場文》中給出的消弭邊患方法——“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訴諸武力,于人於己,歷來是雙刃劍,所以《左傳·隱公四年》云: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春秋時期與孔子同時代的名將孫武著兵法13篇,猶言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些,都足以體現中國先人的遠見卓識,當然,要讀懂這些古話,需要最起碼的文字知識;而要讀懂這些古話中所蘊含的文明倫理,尤其需要有人性與理性的雙重鏈結,需要經過人本精神的起碼淬礪,需要具有康德世界公民的起碼立場。

     按照有學者的觀點,康德的這個立場是:正義和真理、自由和平等、不可剝奪的和不可轉讓的天賦人權。

     說到底,憑藉武力秀肌肉的觀念已然落伍,武備落後必然挨打的觀念早已為歷史證明是荒誕不經的,因為照這個理論,沒法解釋當今世界上除極少數幾個大國外,絕大多數國家都沒原子彈、氫彈甚至飛彈這些高大上的武備,人家並沒有動輒挨打的現象。

     即使真要打仗,借30多年前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說,制勝的關鍵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文明而良善的制度(中心)、發達的高科技和民豐物阜的經濟實力(兩個基本點)。在這個戰爭公式中,最核心的還是文明公義自由法治平等民主所構築的政制,這個中心若出問題,則科技落伍只會山寨,經濟疲弱泡沫四濺,人心崩潰離德離散——打鬼去!

     换言之,訴諸武力與否,最終或髙奏凱歌,或倉皇敗衄,都取决於仁德之类的核心軟實力,而非銀樣鑞槍頭一般的虛聲恫嚇,或賭徒似的亡命一搏。

     “收刀入鞘罷,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新約·馬太福音》2652節這句話也是永恆的經典。

话题:



0

推荐

陈昌云

陈昌云

1篇文章 8年前更新

20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八十年代中期大學中文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而後供職政法(警)界13年,繼之進入工人日報任記者至今,“手不釋卷,性剛褊,不苟取,恬於仕進。”以耕讀為樂。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1篇
  • 文章归档
2015年 1篇